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年度觀察:相扶相攜 未來有你
相扶相攜 未來有你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年度觀察
王楊
12月,當我們著手操持中國作家網原創品牌“本周之星”的“年度之星”評選,對比一系列數據不難得知,今年新注冊原創用戶穩中有升。
2020年,中國作家網原創平臺共有注冊用戶5萬余人;2021年,數量增長到近7萬;2022年,網站原創平臺注冊用戶在此基礎上新增1.5萬余人,持續變動、增長的數字不僅彰顯著網站原創頻道不曾衰減的活力,也是對原創頻道編輯們乃至網站整體的熱情鼓舞——日復一日的審讀、答疑、優選等重復的基礎性工作固然有枯燥的一面,但每一個數字、每一篇作品背后都是一個具體的人。通過文字和網絡,人與人之間相互觀看、探究、交流,并發生著真切的聯系。原創作品展現出或清晰或模糊的面孔,作品背后的每個人都是一簇微火,擁有各自的人生際遇,卻在屏幕見方之處匯聚成光帶,最微小的文學個體構成廣闊且不斷擴展的文學園地,反映出豐富多樣的文學生態。在尤為渴望與遠方和遠方的人們發生聯系的2022年,為此付出辛勞的人怎能不由衷感到慰藉。
歲末年初,作為拓展原創頻道職能、激發原創作者創作活力的初次嘗試,中國作家網首屆原創頻道征文(小說)大賽順利收官,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共33篇獲獎作品。為更廣泛聯系作者,懷著對“新發現、新體悟、新表達”特性的散文作品的期待,網站今年3月又舉辦了散文征文大賽,最終評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共64名。投稿數量、獎項名額增加反映出散文這一文體深厚龐大的群眾基礎,鄉土題材、歷史題材作品占比居多并拔得頭籌;在近千件參賽作品中,我們也的確發現了數篇頗具現實和時代特質的作品,如作為脫貧攻堅一個縮影的《內湖簡章》、描摹疫情期間個人幽曲心緒的《野茵》、細繪山林迷人生態的《漫步長白山》等。所有這些作品,正如終評委崔慶蕾評審觀察的標題所說,生發著“來自原野的勃勃生機”。
征文大賽為網站吸引了不少優質作者,同時我們也站在寫作者的角度不斷調整著服務抓手。在小說大賽結束后,細心的編輯面向獲獎作者設計了調查問卷,敏銳注意到作者希望作品在網絡傳播之外也能見諸紙刊這一文學“初心”與“夢想”。當我們提出聯手文學刊物共同打造原創頻道的設想時,得到了《散文選刊》《詩選刊》《天津文學》《大江文藝》等文學刊物和《梵凈山》《秦都》《金城》《淠河》《溫州文學》《府州文苑》《科爾沁文學》等十余家文學內刊的積極響應,大家陸續開辟專欄或版面,刊登獲獎作品;更令我們感動和振奮的是,多家刊物主動將這一合作機制發展為“可持續”,將選稿范圍從獲獎作品擴展到“本周之星”。由此,除了繼續每年的原創精品文選以及在《文藝報》文學觀瀾??掷m推出相關話題,我們與更多不同媒介攜手,拓展出了更接地氣、更貼合基層作者需要的文學空間,原創傳播“矩陣”愈加成形。
保持文學空間的活躍當然還要靠作品,今年原創平臺的作者和作品也不乏亮點?!氨局苤恰泵恐苋缂s推出,意味著又有近50位較優秀的原創作者被發現和推出。借散文大賽之勢,周星今年推出的散文作品數量較往年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今年,兩家文學內刊的兩篇極富地域色彩的小說入選周星,浙江岱山縣文學內刊《群島》的《阿黑離家以后》帶有鮮明的海島氣味,來自深圳特區的《紅棉》的《紙城堡》則在神秘奇妙的記憶中折射潮汕少年的生活;今年我們在周星認識了多位出生于00年前后的年輕朋友,喜愛滑板和吉他的鹿遠舟、已在刊物發表多部作品的路嘉、文學院研究生陳登、土家族醫學生胡曉暢等等,青春與文學碰撞出了別樣的表達;我們也欣逢盧仁強、陳偉芳、予衣等“老”周星,再次入選周星恰反映出他們對文學的繾綣深情和持續攀登的創作追求。此外,長篇連載作品質量穩中有升,作品的讀者關注度也有提高,有單部作品的最高點擊率達30余萬次。
2022年4月,中國作家網更名20周年之際,與知名作家、前輩、同行和曾經的網站人一道送來祝福的,還有眾多原創頻道的“家人們”——作者、原創頻道編輯、內刊編輯、征文大賽獲獎作者代表。大家回憶了作品入選“本周之星”時,“感覺鼓舞我的勇氣像一束光那樣,剎那間就出現了”;講述在網站原創頻道“結識了一群熱愛寫作、堅持寫作的基層寫作者”時的喜悅;表達與新老朋友“相與論文”的期盼。特別是,所有人的祝福和對未來的展望中,都有“與中國作家網一起”“和中國作家網一道”“與網站相扶相攜”……“我的未來有你!”這是大家的信任和期待,也是我們工作的目標和愿景:希望在新的征程上,以文學為志的人可以“一起”“一道”“相扶相攜”。
薪火相傳 各競風流
——2022年中國作家網原創小說綜述
野水
從文學體裁分類觀察,2022年網站原創首發的中短篇小說數量仍少于詩歌、散文,這可能與小說的“生產周期”有關系。一篇小說從靈感產生、構思醞釀到成稿,一般在時間上要比一首詩或數千字的散文更久、更費心思。
險峰阻擋不住勇于攀登的人。盡管小說數量上不占優勢,但一年來的小說來稿里,仍不乏好作品。2021年比較活躍的原創作者相繼“破圈”,轉戰紙媒;2022年90后和00后作者人數較從前有所增加,佳作不斷涌現。在傳統的現實主義文本基礎上,科幻、實驗性文本和先鋒寫法均有涉及。中老年作者可能因為文學的代際風氣影響,手法較為傳統,正面敘述居多。年輕作者們既有對中國傳統文學的繼承,又深受西方文學創作流派的影響,寫法上呈現多樣化特點,小說主題貼近自己的生活(其中以“小鎮青年”為主)軌跡和所處環境,雖然有地方顯得生澀,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小小說體量小,寫作強度相對來說低一些,這可能也是網站小小說投稿量比較大的原因之一。但目前這部分來稿主題單一,多為官場腐敗或生活邊角料的采擷,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中篇小說因為體量較大,寫作周期長,投稿量較少,題材多以鄉村生活為主。
中年以上作者群里,盧仁強的《柿子樹下》圍繞一位鄉村老太的葬禮,書寫了普通人對生命歸宿的思考。新舊喪葬習俗的不同、個體生命的情感糾結、生前身后的種種情景交融,都在小說平靜自然的敘述里傳遞出一種悲憫情懷?!栋⒑陔x家以后》是駐站內刊《群島》上的小說,以主人公少女李靜靜尋找意外丟失的愛犬阿黑為線索。在一路的場景變換中,作者徐綺瑤圍繞主人公成長的內心世界,營造了淡淡的憂傷氛圍,語言簡潔,表現細膩,寫實和生活場景的還原能力令人信服。韓春山的小說《志愿者》語言凝練,情節生動。主人公耿愛國盡管內心對生活充滿希望和熱情,但他退伍后的求職遭遇卻擊潰了讀者心中柔軟的一面。作者將主人公的當下際遇與過往回憶做了大范圍的穿插敘述,使一個身上閃耀著人性光輝的退伍軍人形象躍然紙上。小說沒有以悲劇收尾,而是透射著溫暖的光芒,讓人看到“實在人”的前途火光。陳華的《寒蔥河》寫了父輩一代在東北林場的一段傳奇經歷。鮮明的地域環境下,闖關東的山東人和東北好友豪爽坦蕩,在冰天雪地的森林荒野燃燒出溫暖的光焰,文字激揚出一股快意江湖的人性之美。父親、拉古叔、水蓮等人特點鮮明,立體感很強,普通人的私心在公道正義面前最終淘洗殆盡。許起的小說《拍甲魚》不管是故事情節的構造,還是敘述語言都“很中國”,原生態的心理描摹質樸自然,清新脫俗。作者選擇的那些明亮的情節和細節,在不事雕琢中蘊涵著一股濃濃的原始氣質。這幾個短篇小說的作者年齡大致可歸為70、60和50后,從小說的故事選材和語言敘述風格,能看出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作品所呈現出扎實細致的寫實功夫、恰當圓潤的故事開合,應該與作者自身文學啟蒙階段時代文學的潮流氣息有關。
90后和00后小說作者群體里,1999年出生的路嘉的《糖》充滿濃濃的都市煙火氣息。疫情、餐館、送外賣、手機朋友圈留言等碎片化場景撲面而來,有悲傷也有甜蜜,文本刻畫了幾個青年人的生活軌跡,傳達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小說敘述輕巧練達,語言跳躍性大,作者前途可期。北師大文學博士在讀的90后作者陳潤庭的《紙城堡》敘述平穩安詳,現實與回憶交織,心理活動豐富飽滿。主人公“我”的少年時代既真實又虛幻,少年不為人所知的內心世界既有認知的偏差,也有些許的困惑和迷茫。在校大學生胡曉暢的短小說《月市蜃樓》具有散文化風格。一對青梅竹馬的青年男女,一段溫馨樸素的生活回憶,一種氤氳的煙雨南方的水墨畫風味。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盡管遠離作者生活的當下,但還原過去時代環境的能力令人信服,能看出作者對沈從文、汪曾祺和孫犁等作家經典小說的傳統繼承。同為在校學生的鹿遠舟,其作品《坐立難安》篇幅和《月市蜃樓》接近,作者以沉郁內斂的敘述風格,從小說事件結束的地方,開始了人物神情、動作和語言的動態描摹,短小的體量承載了太多令人心痛的元素。壓抑無奈的氣氛營造、令人窒息的內部張力,傳遞給讀者一股悲憫情緒。
如果說胡曉暢的《月市蜃樓》是中國式敘述風格的話,鹿遠舟的《坐立難安》則有濃濃的歐美西方文學氣味,能夠看出作者的閱讀繼承和模仿偶像。
小說既是對一個時代普羅大眾生存狀況的描摹,更是挖掘人心靈秘史的工具。正面的表層故事敘述早已交給了新聞和網絡通俗小說,作為純文學,無論載體為何,小說要做的始終是消解事件表面走向,探究人心深處的隱秘路徑。文學是折射心靈的載體和觀照,即便不強調它的教化功能,但進入傳播領域的文字,必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個別年輕作者的小說有明顯模仿西方某個特定作家的生硬痕跡,通篇散發著人生虛無感和頹廢情緒,這可能與其自身青春的迷茫境遇有關。少量的科幻題材小說,大多只是鑲嵌了未來科技硬件的外殼,而思想認識層面則看不出什么變化。還有不少鄉村題材小說來稿,故事陳舊老套,人物形象固化,在及時捕捉城鎮化后新農人的精神訴求和新農村風物巨變等方面有待提升,否則難免給人關起門來坐在城市書房,憑少年時代印象描寫鄉村的感覺。
總體來講,網站2022年的原創優秀小說題材豐富多樣,青年作者數量上升,敘述手法愈加新穎、多樣化,呈現出與中年作者各競風流的態勢。
詩于詩人的淺唱低吟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2022詩歌盤點
王震海
中國作家網有一個為廣大寫作者而生的版塊,“原創頻道”。原創頻道顧名思義只發表廣大寫作者的原創文學作品,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隨筆雜談、文學評論等,都可以自由投稿,經編輯審核通過,發表展示在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2022年已接近尾聲,筆者就一年來發表在“原創頻道”上的詩歌作品的特點、亮點、進步空間等作一盤點。
我作為一個曾經寫詩的職業文學編輯,我贊同詩歌是眾多文體中的“精靈”的說法。簡而言之,只要看詩的頭兩句,通常就能知道一首詩寫得是好是壞。其標準在于詩人是否能將自己具有“靈氣”的語言賦予詩本身。具備一定素養,天生具有才情的詩人,一落筆,他的詩便能將讀者領進他詩意萌生的叢林之中,緊隨而來便是展現在讀者面前精彩紛呈的意象,詩人要表達的詩旨即隱藏在他構建的意象之中。
比如擅長寫農村題材的徐作仁,有一首詩便將動與靜結合得很完美:
……看鳥鳴,以一朵絲瓜花的姿勢開在李子樹上\\一只麻雀,正好站成圓潤香氣\與剩下的兩顆雞血李一起\享用太陽,享用一院子安靜
沒錯,在這一小節中,詩人盡致淋漓地揮發了自己某種思緒在動與靜之間的徘徊,繼而莫名產生一種叫氣場的詩性。一首好詩的確在于詩人如何從微觀中營造宏觀的氣場。詩歌寫得好不好,看氣場就知道了。而氣場這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它可以說是一首詩的靈魂所在。有氣場的詩,會在接觸到的一瞬間感染讀者,使其浸潤其中,與作者要表達的情緒產生共鳴。
再如,很多詩人不少作者也寫出了詩歌中極具魅力的神性,作品充盈著“神性的縹渺感”。如詩人齊魯磐石在他的新作《月光紛紛聚集》中寫道:
……年復一年,一如冬季雪天般的蒼白面容\偶有天上飛過的鳥雀\無意中丟下幾粒種子\最終也化為虛無\可總有這樣的鹽堿地\一夕之間,冒出肥沃的油井\綻放烈焰般的思想
詩人的這種寫法是具備神性質地的,一場雪給大地帶來蒼白的面容,一只鳥雀丟下的不是種子而是人間的虛無。如果說前三句寫得過于縹緲,那么其后三句思想的深邃性便使整首詩得到升華——荒蕪的鹽堿地一夕之間冒出的不是原油,而是烈焰般的思想。
鑒于篇幅所限,這一年來近千人次寫的數千首詩歌當中,這樣的詩屢見不鮮,這些詩人在常年筆耕中,已經慢慢悟出寫出好詩的技法,并大膽地付諸實踐。此外,在此不得不說,中國作家網的“原創頻道”亦不拒絕古體詩詞的發表,這當中一名叫董元奔的作者功底深厚,常懷“古典情懷”之心,是他與眾不同之處。不拒絕古體詩詞,彰顯了中國作家網對文學兼容并包的態度。
寫詩寫的是一種氣韻,如同一個人說話的語氣,有時體現為一種如泣如訴、低吟淺唱的狀態。這種狀態某些時候甚至一定程度上重于詩歌的主旨。我們讀完詩,可能對這種狀態的印象極深,而內容反而被忽略了。詩歌貴在創新,創新是一種探索。在這一方面,我感到女性詩人做的要比男性詩人好,一年來經?!奥睹妗钡哪行栽娙舜蠖喙虉痰厣钔谝褜戇^多次的意象和題材,而在創新和尋找未來新詩出路方面,女性詩人更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和開放性。
比如,女性作者紅精靈在一首叫《鄭州》的詩中這樣寫道:
再晚一點,我就要喊它為故鄉\就要稱它為母親\喊一聲,就把星光搖晃下來一次\就把記載的史冊翻出來\找一個古人的影子\\其實。我也可以是個調皮的少年\也脫下布衫\把圍著的湖水全部抖出來\讓云朵,接住\\從一輛馬車上,搬運來清朝明朝\民國的街頭到處都是雨滴\米字型的列車,拉著鄭州的風聲雨聲\拉著大鄭州的船只\向全國各地飛去
有一種藝術,抒情是不動聲色、異常內斂地把它的故事講給你聽,不做作也不張狂。紅精靈這樣的女詩人們簡直太會寫詩了,她們的詩始終用一種特有的、內在的氣韻打動人,“不是情語也是情語”地感染人?!耙磺芯罢Z皆情語”比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高明許多。與紅精靈同用此技法寫詩的還有一名叫弍小姐的女詩人,以她們為代表的眾多女詩人,在中國作家網的原創頻道展現著獨特的創新魅力。
這一年來,印象中詩人們發表的原創詩歌大多停留在或深或淺的抒情上,其中有愛情之情、鄉情之情、親情之情、……卻忽視了抒情結合敘述的寫法。更準確的說法是,注重敘述加抒情,敘述在先,抒情是對敘述的 補充和點綴。
我們來看下面這兩首詩:
饑餓的糧食\一粒糧食從飛鳥的口中掉落\穿越饑餓\像嗷嗷待哺的幼鳥\失去重心\而一隊螞蟻順著墻壁\通向食物的隧道\一點點的饑餓連接成一條黑線
小城很小\我曾用十年的時間\想讓它大一些\以便容下我的理想\但沒有\而現在,它更小了\只在我心里蝸居著\夜深人靜的時候\它才會慢慢清晰起來\我的親人\才會咳嗽著\一個個\小心翼翼走出來
學習欣賞這樣的詩。欣賞它的構架,欣賞它的巧妙搭配,欣賞它的觸類旁通,欣賞它的舉一反三,然后嘗試寫這樣的詩,我相信中國作家網上的詩人們會越寫越精彩。
以個體經驗直面生活與人心
——2022年中國作家網原創散文審讀體悟
劉云芳
一直以來,散文因其邊界寬泛、直抒胸臆的特點,擁有龐大的寫作群體。我們幾乎能在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來稿中看到當前散文最豐富最全面的樣式,也可通過這些作品直接感受到人們在現代生活背景之下的眾生相。在這里,散文的功用顯得較為清晰,有的作品偏向于個人記錄與傾訴,而有的作品側重于追求更高層次的文學表達,有的兩者兼而有之。
童年是作家創作的寶庫,以兒童為視角,記錄、還原生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創作手法。比如,周順杰創作的《記憶中,奔跑著一只迷路的羔羊》便讓人眼前一亮,這一作品主要寫了作者少年時照顧一只撿來的羊的過程,其間種種細節格外動人,然而結尾卻令人痛惜,那只被作者視為伙伴的羊回到失主那里,并沒有得到善待,而是被宰殺了。與羊相關的前后兩種反差帶給人深刻的印象。另一篇同樣以童年視角書寫的作品是致簡的《燈火里的蝴蝶》,作為女性化的書寫,它散發出溫馨的一面,以小縣城為成長背景,表現出了一個少女敏感、靈動的特質。
鄉土題材的作品依然是散文創作中的一大類,除了對故土的難以割舍、詩意懷舊之外,我們也總能看到一些作者以其獨特的經歷展現著個人鄉村生活經驗的另一面。彥妮的作品《云想衣裳》以其在場化的書寫方式,講述了自己考學失敗后,一次次想通過特色種植改變命運,卻又一次次失敗的故事,這樣的經歷是曲折而辛酸的,但卻因為作者節制的敘述腔調,流露出一種樂觀來。其間對植物的多處描寫非常出彩,寫的雖是植物,卻也反襯出人在各種命運窘境下的堅韌。結尾處,“我”家的麥草不幸著火,只留下一半,但驢在那個冬天并沒有因此挨餓,而是受到了“三嬸”家的接濟。文章多處有這樣溫暖的細節對種種不如意的遭遇的化解。
劉榮的散文《夢里祖屋》主題并不算新,但敘事厚實、綿密,圍繞“祖屋”展開書寫,還原了往昔的時光,父親在世時,他在祖屋里享受到的甜蜜記憶,以及父親去世后,他長大成人,不得不去往城市闖蕩,而送別的母親那身后的祖屋就有了新的意義:一個承載了三代人命運的房子,它本身也成為了這個家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夢蝶書生的文字一直閃現著詩意的靈光,在《暮色里的天井屋》中依然如此。通過“天井”引出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他們獨特的生命狀態,雖然文中涉及人物眾多,卻并不顯得雜亂,這是需要長期的觀察、積累,以及一定的敘述功底來支撐的。在散文《溫州房客》中,作家孫婷跳出小我,以他者作為觀察、寫作對象,通過幾個租房者的故事展現出了“溫州商人”努力創業,不辭辛勞的地域文化精神,也可感受到一個時代中一群人的命運變遷。對他者的關注,通過小人物的故事來表現群體意識、時代脈絡,使作品更加有深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對散文題材的一種拓寬,讀來是大氣的。
當然,也有一些生活素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作者踏踏實實地完成書寫就能帶來不錯的閱讀體驗。比如陸相華的散文《那些搬磚的日子》書寫的便是一段特殊的打工經歷,作者詳細地記錄了三十年前在磚窯搬磚的生活,平實的敘述增強了真實感。在結尾處,多年之后,與朋友們聊天時,提起對當年搬磚時的灑脫態度,使文章顯得更為寬厚,有了時光的縱深感。
近幾年,“生態文學”作為一個被廣泛探討的話題出現在各種場合。在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也不乏這樣的作者與作品。其中,最為亮眼的當屬李相奎,他在一年內上傳了大量“山居筆記”系列,已將對鳥類和自然的關注作為自己的生活常態。在這些文字中,他以獨特的角度,對長白山各種鳥類追蹤觀察、認真梳理、精心描寫的實踐令人感動。其間需要付出的毅力和精力可想而知。
好的散文必然擁有獨特的文字質地。一年來,原創作者們不乏以個體經驗直面生活、人心,解構生活的勇氣。在日常審稿工作中,面對海量的來稿,發現這樣的作品無疑是對編輯的一種犒賞。顯然,試圖通過一篇文字總結一年來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在散文方面的收成是有些困難的,難免會有遺珠之憾。好在我們對好作品和好作者的關注是長期的,是持續的。
桃李春風又一年
——2022年中國作家網原創長篇連載審讀小結
欣聞
2022年,盡管疫情反復,人們的正常生活遭到切割,在壓力和焦慮的擠壓下,文學卻依然表現得鮮活??v觀中國作家網原創長篇連載作品,依舊桃紅柳綠,春風滿載。
相較往年,2022年長篇連載作品驚喜大于遺憾,穩步發展,作品受讀者關注度明顯增加。經統計,全年共有58部作品點擊數達到5000次以上,29部作品達到1萬次以上,3部作品點擊數達到15萬次以上。單部作品最高點擊率達到30余萬次。
2022年,以下作品無論題材、語言、立意等方面都表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
王福林的長篇小說《呂布》以《三國志》為線索,貼近歷史真實,去“演義化”,還原人物本來面貌,塑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呂布形象;他的長篇小說《良心樓》描寫了一位作家的成長過程,主人公林陸是一位業余作家,為了生存去做包工頭,現實卻讓他很迷茫,最終由于良心受到譴責,重新走回寫作道路的故事。華僑作家一笑YeShell的長篇小說《刺桐花開》講述了在東山島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戰士與漁家姑娘相愛,后因朝鮮戰爭爆發,兩人天各一方的凄美故事。小說從恢弘的解放戰爭切入,以一場信息化戰爭演習為主線,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軍人形象和無私奉獻精神;其另一部長篇小說《傷殘攀巖者》則是一部關于脫貧攻堅的主旋律作品,小說講述了退伍傷殘軍人潘高峰歷經艱險、籌集資金、修建道路、創辦“戶外攀巖”訓練基地、幫助家鄉脫貧的故事。舒舒的長篇小說《潛行》以平實的語言、獨特的視角,描寫地下黨員在長期潛伏中的人性沖突和心智變化,塑造共產黨員為了心中的理想和民族大義,不顧自身安危、義無反顧的光輝形象。馮俊科的長篇小說《疑兵》把紅軍在烏蒙山區組建的“偏師”(紅軍川黔滇邊區游擊縱隊)與為開展三線建設組建的“疑兵”(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相融合,反應了三代革命軍人浴血奮戰、艱苦卓絕的生活經歷和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的命運人生。九零后作家、音樂人楊晉維的《期待的眼神》是一部反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留守老人生活的現實生活題材小說。小說用平實的語言中講述了人間冷暖,感人至深。曾高飛的長篇小說《窺浴》以三位農村男女青年的愛情悲劇為切入點,折射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以及改革開放之初成長起來的那代人在艱難環境下的不屈、努力和抗爭。牛文麗的長篇小說《荊棘花》以飽蘸激情的筆墨寫出了一群在戈壁灘上追求夢想的年輕人,無論面對歡樂與苦澀、成功與失敗,始終樂觀積極、絕不放棄的理想信念。周建勇的《情亂》是一部倫理小說,由幾位在現實利益挾裹下不擇手段、利欲熏心的男女間發生的糾葛,折射出現實環境的爾虞我詐。祁焰的長篇小說《錦城煙云》描寫改革開放后,老成都一個懵懂的頑劣少年,從“練攤”開始,經歷摸爬滾打成長為商界領袖的傳奇故事。小說結構嚴謹,情節緊張,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蔡其昌的長篇報告文學《瀚海紅濤》詳盡、全面、真實地再現了北伐戰爭時期湘鄂西地區的恢弘歷史,特別是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浴血奮戰、可歌可泣的革命傳奇故事。何承熙的長篇小說《老邪》描寫江南美院才子老邪因創作畢業作品而改變命運,流落鄉野,兩次失去愛情,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陳林先的長篇小說《老西北有座太監墳》以解放前后的山東沾化縣為背景,講述劉趙兩大家族世代相爭、水火不容,但在國難面前,取大義、舍家仇,共同抵御外侮、抗擊日寇的故事,小說語言老道,情節緊湊。子非部的《元宇宙里月亮彎彎》是一部科幻小說,講述人類和外星人在月球各自建立實驗基地和宇宙空間,并開展合作的故事,展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姜志寶的《夢里國王走今生》將筆觸深入鳥的王國,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描寫出大自然中各種鳥類的生存情態和相處景象,豐富多彩、情趣迭生、筆觸細膩、語言豐潤,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兼具的動物小說。莊晉玲的《上江西》講述抗戰時期廣東客家人為了躲避戰亂、逃離災荒,千里迢迢出走江西的故事。小說把移民歷史、抗戰故事、客家文化融為一體,為那一段不平常的歲月留下了深深的“史記”。蕭逸林的《神鳥》是一部自然文學和科普小說,糅雜了自然、人文、鳥類、科考,以第一視角講述鐵墩島上中華鳳頭燕鷗的生活情態,故事趣味盎然而又險象環生,既有小群體的爭斗算計,也有一致對外的團體意識,由此形成一個復雜豐富的鳥類“群體社會”。
另外,薛家河的《幽野傳》、保定許城的《澤地簡》《塵下》、劉丙學的《益北原》、阿米《消失的村莊》、牛文麗的《多情的戈壁》、朱文科的《血色野菊》、隋言的《麥黃》、迎河子的《永不后悔》,以及徐少林的報告文學《承諾》、常金龍的隨筆《魯迅和荊有麟》、高淑霞的中篇小說《真相》等作品都可圈可點。